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七十六章 国家财赋【1 / 2】

《天启帝》转载请注明来源:顶点笔趣阁ddbiquge.tw

第七十六章

熊廷弼的一番对奏,令皇帝顿感朝廷财赋之紧张,从嘉靖年开始,大明的边患就呈现出恶化的局面。在嘉靖中期甚至出现了蒙古俺答汗围攻北京城的惊变。而万历朝也发生了明朝的高光时刻——三大征。三大征之后,明廷财政情况进一步败坏,明军精锐消耗不轻,蒙古林丹汗、女真天命汗相继崛起,又是边患日深。为了应对边关的军事压力,明廷只能招募更多的军队,养更多的兵勇,由是军费开支大增。与此同时,明帝国内部却是天灾人祸不断,上层统治集团,热衷于党争,争权夺利,斗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基层官僚则贪污腐败,效率低下。皇亲贵戚、官绅豪强搜刮民脂民膏,大肆兼并土地,更有甚者逼良为娼,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明廷对于内政的无能表现,极大的激化了社会矛盾,这种弊病从嘉靖朝延续到隆庆朝、万历朝,在隆庆、万历二朝,虽然有过一批精英士大夫试图革除弊病,也起到过良好的革新效果,但是好景不长,张居正被清算是这一切好转势头的转折点,大明王朝再一次急转直下。到了天启朝,这些社会弊病已经发展到了积重难返的危机关头。

生活在同一个国度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却无立锥之地!

生活在同一种法度下,却刑不上士大夫。

律法、道德、乡约民俗诸如此类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变成了有权有势的一群人,用来剥削另一群人的工具。国家百分之九十五的财富,被仅占总人口百分之零点几的权贵阶级攫取、霸占。

在这种局面下,又怎么可能不出现李自成、黄巢那样的草莽?

皇帝回过神来后,向叶向高问道:“今年朝廷预计可以收上来多少银子?”

叶向高沉吟片刻后说道:“七百五十万两左右。”

皇帝挑了挑眉,追问道:“朕记得前年的总赋税只有五百多万,怎么今年增加了两百多万?”

叶向高答道:“前年皇考与皇上先后即位,大赦天下,免除了两百多万两的税赋。”

皇帝点了点头,随后他朝群臣嚷道:“征缴建州叛军,任重而道远啊。朕想着没有个十年八年的功夫,这个努尔哈赤是不会被驯服的。也就是说朝廷用于边备的银子只会在接下来的八到十年里逐年增加!就拿熊廷弼的这个三方布置策来说吧,没有个两三百万两银子是下不来的,这还不算其余诸边的军费,如此算下来,明年我大明国的财赋将要有一半以上供给边军。那么在将来的八到十年里,很有可能朝廷收上来的八九成的财赋都要充作兵饷粮饷。”

皇帝苦口婆心讲了这么多,其实无非就是一句话,现在朝廷每年只能征收七百五十万两的银子是绝对入不敷出的,想要应付的过来以后的麻烦,必须要想法子将国家财政搞上去。

皇帝站起身来,在群臣之间走来走去,一边讲一边观察着群臣的脸色,“朝廷用银子的地方一天天的多起来,挣银子的项目若是跟不上,早晚是要出大麻烦的,或者说已经出了大麻烦。”

走着走着,皇帝停在了大学士兼帝师徐光启背后,他问道:“一个月前春分的时候,朕不是在地坛种下了许多土豆、玉米吗?现在它们长势如何?”

此话一出,群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小皇帝似乎总喜欢这么虚晃一枪,令做臣子的难以揣摩圣意。

徐光启也犯嘀咕啊,刚才不是谈论的国家财政吗?怎么扯到春耕之事上了?

徐光启忙道:“皇上,作物生长譬如教书育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地坛里的那些土豆、玉米,仅仅生长了不足一月,嫩芽才刚刚毛尖,距离开花结果尚需时日。”

皇帝点了点头,走了一圈后,他又做了回去,叹了口气道:“干农活儿可真辛苦啊,虽然都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可朕的肩膀、小腿乃至手心仍隐隐作痛。”

闻言,群臣适时的唱和道:“皇上体恤民情,重视农事,以身作则,上行下效,中兴大明,指日可期。”

皇帝点点头,觉得这帮大臣一个个不愧是满腹经纶的大学士,一个个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苟道真仙》《分手后前男友成了我队友》《千仞雪怀中签到,成为斗罗大反派》《巨星闪耀时》《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