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万历末年 第二十一章 徐光启【1 / 2】

《天启帝》转载请注明来源:顶点笔趣阁ddbiquge.tw

本章导语————“累官南京礼部侍郎,掌部事。西洋人利玛窦入贡,因居南京,与其徒王丰肃等倡天主教,士大夫多宗之。纮奏:“陪京都会,不宜令异教处此。”识者韪其言。”

万历四十四年。

过完年,在朱由校的督促下,李进忠开始频繁的进出宫门,为朱由校的“卖官粥爵”大业,奔走呼号,联络中外的投机份子,在宫里,李进忠许诺各个小太监、小宫女,等皇太孙登基以后,把他们调到更容易受宠的岗位上去,这便能从太监、宫女手里敲诈一笔银子、首饰。在宫外,李进忠频繁的出入各大“会馆”,这些个会馆,都是地方士绅集资在京师筹办的。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繁盛,在京都设殿试,士子进京之举动呈现繁盛鼎盛之势。为了让士子在京有按时安顿的场地,会馆便应运而生。而且地缘观念使得在京的来自不同地域的官员非常渴望乡井的子弟科举及第,壮大同盟势力,所以他们开始把会馆正式作为安顿来京应试者的首先理想场所。会馆之为学子之设蔚然成风。据记载,有的会馆还资助考生盘缠,对于家庭贫困和落地举子予以特别关照。

会馆幕后的老板如此好心,当然不是做慈善。无非就是一种“投资”罢了。卖士子们一个好,日后若是该士子中试,一跃枝头,变作了凤凰,那便可以成为会馆幕后老板的人脉乃至是靠山不是?

京师的会馆多的很,差不多有一千来家,多是山西、安徽、福建以及江南诸省份的州县设下的,也只有这些省份的士绅商贾有这个财力了。会馆倒是方便了李进忠,开春的几个月,李进忠跑断腿,磨破嘴,将一千来家会馆走了一遍,鞋子都磨坏了三双啊,终于是联络了不少心术不正的投机份子。差不多有数百人吧,每人按照购买的官职大小,官差的肥瘦程度,价钱在一千两跟五万两之间来回波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便给朱由校搜刮了七八十万两银钱,这可是一本万利啊。

当然,有这么斐然的成绩,并非是李进忠一个人的功劳,朱由校知会了骆养性跟张世泽,让他俩“入了股”。朱由校有心借助锦衣卫跟勋贵的影响力,来打响自己的招牌。骆养性、张世泽原本是不敢这么做的,毕竟是杀头的大罪。但是在朱由校的威逼利诱下,这两人也只好上了朱由校的贼船。

朱由校在获得了七八十万两银钱后,各拿出十万两,送给了骆养性跟张世泽,也算是给他俩有了交代。至于,在这件事中,奔走最为烦劳,出力最大的李进忠,朱由校却是懒得拿正眼瞧一下。李进忠是什么?是阉宦,是奴才,打心里朱由校就看不起他。

这件事闹得动静可不小,但是有骆养性在锦衣卫那边照应着,这件事倒是没有上达圣听,只要老皇帝不知道这件事,朱由校才不在乎嘞。无非

就是一些清流、众臣们的非议罢了,至于他们上折子?哼,得了吧,之前“罪己诏”的事儿在老皇帝哪儿还没过去嘞。老皇帝现在是啥折子也不看。看见折子就想到“罪己诏”,想到“罪己诏”就脑壳疼,一脑壳疼,就只想往郑贵妃的怀里钻,求安慰,那里还会在理会这些非议?

朱由校握着手里五六十万两的银票,心里是踌躇满志啊。上辈子作为一个富二代,朱由校可不仅仅只会花天酒地,跟女明星约炮,在家族中,他多多少少,耳濡目染了些商业知识,甚至还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嘞。所以,朱由校同志深知,这“黄白之物”握在手里,只会变臭,腐烂,贬值!只有流动出去,不断地投资,让钱生钱,才是王道!

干什么正经生意最赚钱呢?

朱由校的眼珠子溜溜的转,要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